舒兰市:“四维发力、四项革新” 激活党员教育全面提升

发布日期: 2025-09-25

为深入贯彻《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及吉林省委组织部《若干措施》,紧扣吉林市“十百千万”行动要求,舒兰市通过“拓展、延伸、提质、转变”四项改革,全速推进党员教育提质提标,顶格推动党员队伍建设赋能增效。

丰富教学形式,由“单一”向“多维”拓展,让理论培训实在鲜活、更接地气。着力打破理论培训“满堂灌”“党员坐不住”等问题,针对农村、社区、机关、医疗、教育、国企和非公企业7个领域党员特点,分级分类设置培训课程,举办基层党务工作者业务提升、机关干部周末大讲堂、村集体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等20项专题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集中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做到中央、省市要求什么,党员干部就第一时间学什么。同时,按需开设理论、红色、榜样、技能、兴趣、实践“六个课堂”,突出种养殖、职业技能等实践实用课程,全覆盖满足党员干部学用需求,让基础党员爱学、会用、真有收获。2025年初以来,舒兰市共开展各类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经常性培训587次,培训覆盖12300名党员。

建强教育阵地,由“市区”向“镇域”延伸,让广大党员就近参与、就便学习。着力打破培训阵地覆盖不到位、联动不充分等问题,采取“线下+线上”方式,让基础党员就近就便参加学习。在线下,由市委牵头,推出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线路20条;建立老黑沟惨案遗址、党建示范村、白鹅产业园等61个现场教学点。充分利用各乡(镇)街党员会议室、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部活动室、文体广场、百姓说事点等现有场所,打造基层党校20个、家门口教学点234个;同时建立公安、教育、卫生、市监4个行业系统党校,创建“15分钟培训圈”,实现培训阵地联片,教育资源互补。在线上,针对不同领域党员学习时间差异,开设“舒兰党建”视频号和“党课开讲啦”专栏,录播微党课5期,实时传达中央、省市最新政策要求,补齐无职党员教育短板。2025年初以来,举办无职党员培训班13期、培训基层党员885人次。发布舒兰党建公众号信息431条,点击学习超过25万人次。

拓宽培训资源,由“粗放”向“精准”提质,让优质资源科学匹配、精准对接。着力打破师资力量不均衡、课程同质化等问题,建立县级“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原则开展师资征集,以从业领域、专业特长、岗位职能等方面,审定入库领导干部、党校教师、企业工程师、致富带头人等师资509人。充实“课程库”,坚持向内挖潜,把资源变故事、把历史变资源,组织开发《老黑沟惨案遗址》《探索舒兰革命历史》等40余个特色课程;突出向上争取,依托省市“送课下乡”活动、视频连线等方式,共享优质资源、优秀教师,提前问需,为党员干部“点餐”授课。依托“吉林省干部网络培训学院”“江城夜校”“乡科级领导干部上讲堂”等学习载体,统筹安排,精选储备各类优质课程。2025年初以来,共邀请中央、省市各类专家学者、优秀讲师、行管部门领导来舒授课或连线教学71人次,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教学质量。

筑牢基础保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让基层党校规范运行、办出成效。着力打破市、乡两级党校办班不规范、主动性不强等问题,落实“制度+经费”举措,严格执行《乡镇(街道)党校建设参考规范》,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制度保障的“五有”标准建强基层党校。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依托吉林市委组织部划拨无职党员培训专项经费,以及本地干部教育经费,支持各乡镇(街道)党校开展轮训,极大调动基层党校办班积极性。抬高办学标尺,选派24名组工干部结对帮扶20个乡镇街、4个行业党校开展经常性、集中性培训,对重点培训全程列席参加,兜底培训质效。实行双跟班服务,在重点班次中实行封闭管理,党校班主任和组工干部全程跟班管理。大力推广“四同”教育,形成年轻党员行为纪实,发现识别优秀党员干部。2025年初以来,落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培训班暨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班、青干班、年轻干部读书班等重点班次18个,发现识别优秀党员干部2批次。

初审:李欣育

复审:国   斌

终审: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