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抓实驻村干部管理 确保融得进干得好

发布日期: 2024-08-28

蛟河市持续加强驻村干部全链条管理,确保选的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科学择优选强将。坚持需求导向,择优人选、精准匹配,全市各级部门(单位)共包保帮扶50个村、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02人。严把资格审核“入口关”,做到“六选六不选”,确保把最能攻坚的优秀干部选派驻村。常态化开展优化调整包保帮扶村和驻村干部评估工作,成立精准评估工作组,聚焦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对25个包保帮扶村和驻村工作队、帮扶部门逐一开展实地评估,全面摸清村情民意、帮扶成效和发展情况,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更加精准有效。

聚焦职责压担子。扎实推进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驻村干部指导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5个,发展青年党员45名,培养引进后备人才370人。积极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挖掘派出单位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乡村产业增长极,驻村第一书记协调资金226万元,扶持发展产业项目73个,带动村集体增收450万元。扎实推进千村示范创建,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113个。结合党员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驻村干部深入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2个。

强化激励鼓干劲。建立组织部门监督管理、属地党委服务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的管理机制,严格日常考核,实行按月检查、每季度考核。优化岗前培训,建立前后任驻村干部“传帮带”制度,交接期内一对一、手把手帮助新任驻村干部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坚持干而论道,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落实省、市、县三级培训,确保每年至少轮训一遍。加强政治激励,结合年度考核成效,10人得到职务提拔、晋升职级,其中1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以“四方面人员”身份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干部在一线成长的导向更加鲜明。

初审:石天慧

复审:严宇

终审:曲志波